試一試,讓我們的情緒不再受控!
回顧下上期“你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?”我們一起聊了埃利斯認知行為療法的情緒 ABC理論:A表示誘發(fā)性事件,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(fā)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,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、解釋。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。
埃利斯認為:人們有無以計數(shù)的信念,它包括認知、想法和主意等等。這些信念是影響認知、情緒和行為結果的直接和主要因素。正是由于人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。根據埃利斯教授的研究,常見的不合理信念有:絕對化的要求、過分概括化、糟糕至極三種思維。通過這些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到,是我們自己給別人操縱我們的情感和行為,開了方便之門。“絕對化、概括化、災難化”是病態(tài)的思維方式?!芭卤痪堋⑴率?、低耐挫性、怨天尤人等”是導致情緒被控制的主要原因。這讓我們認識到要努力去接受現(xiàn)實,盡可能的去改變這種狀況;在不可能時,則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。
那有什么好的辦法,讓我們的情緒不再受控呢?
生活中,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到不合理的思維當中而不自知。而轉換視角可以讓你從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中跳出,重新看待這個問題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感到傷心或難過,你要做的,不是去改變讓你傷心的事情,而是要改變你對它的看法,進而改變你的情緒。
運用情緒ABC理論管理情緒,讓我們的情緒不再受控,可以從下面的4個步驟開始:
1、找尋事件
找到那件讓你最近情緒不好的事,比如你因為未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被父母、領導罵了,那么這就是這件事。
2、描述情緒狀態(tài)
當你被父母、領導批評,你所感到的情緒是傷心和痛苦,可能還有一些自我懷疑,覺得為什么自己這么沒用。你要學會找到自己究竟是什么樣的情緒狀態(tài),才能對應做出解決。
3、自我反思
想想看自己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緒,背后的信念是什么?比如說,我覺得難過,是因為我覺得我讓父母、領導失望了;或者我覺得難過,是因為我一直干不好這件事情。這一步,不同的人,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,但沒關系,重點是誠實的寫下來你內心的想法。
4、自我反駁
針對上一步想到的不合理信念進行反駁。比如說,如果你認為“你之所以難過,是覺得自己一直干不好這件事”,那么你的反駁,就可以是:“雖然我失敗了一次,但這難道就能夠代表我總是失敗嗎?”或者“我竭盡全力去做這件事情了嗎?”等等。駁斥的內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對不合理信念的反駁。
5、樹立新信念
針對自己對不合理信念的駁斥,樹立一個新的信念,比如“我不會總是失敗的,我一定可以的?!碑斢辛诵碌男拍?,你原來所糾結在意的方向就會迎刃而解。
事實上,對事物的看法,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,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,而且每個人都必定要為自己的看法承擔最后的結果。消極思維者,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,并且總能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,最終得到了消極的結果。接下來消極的結果又會逆向強化人消極的情緒,從而又使人成為更加消極的思維者。以上4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,認識其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、不現(xiàn)實之處,幫助我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,以減少我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。
運用ABC理論進行自我療愈,在自我與自我舊有的不合理觀念進行辯論,然后客觀合理地進行思維,推翻自己舊有的觀念,建立新的合理觀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“更佳之選”!
重要的是,更佳之選并不是人們時時提倡的典型盲目的“積極念頭”。更佳之選不是表明你能夠或一定會成功。更佳之選是說試一試也無妨,即使你會失敗、被拒絕,諸如此類。瘋狂的念頭不會自己消失,我們都有被這些念頭攫取的時候。把它們摒棄在我們生活之外是值得一試的事!讓我們的情緒不再受控!你準備好了嗎?